冻伤是冬天常见的疾病。主要有两个原因:气候和个人情况。冬天,很多人的耳朵、脸颊、手脚都会有冻伤,到了来年春天会有所下降,到了深秋初冬又会出来。在寒冷潮湿的地区,冻伤的发病率更高。例如,在多雨潮湿的英国,年发病率为10%。虽然冬季我国南方的气温明显高于北方。这是因为北方气温低但枯燥,而南方冬季湿冷,雨雪多,北方缺乏完善的室内供热系统。
二是个人情况问题。
即使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,每个人的情况也是不同的,这说明遗传的合理性也有一定的影响。提示大多数易患冻疮的人外周血液循环不良或手脚出汗,感冒后容易出现微循环障碍。职业也是影响冻伤发生率的因素之一。寒冷季节更需要户外工作或接触冷水的人群,如环卫工人、餐饮工人、家庭主妇等,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很多餐馆、酒楼的服务员,因为冬天的摸洗操作,又湿又冷,大部分都是手红肿来诊所治疗的。
冻疮的直接诱因是寒冷,但也有其他原因,也可继发于其他全身性疾病,如贫血、内分泌紊乱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、巨球蛋白血症、冷球蛋白血症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、雷诺氏病、神经性厌食症等,均可诱发冻疮。
冻伤一旦发生,治好的关键是要摆脱潮湿寒冷的环境,保持冻伤部位的温暖和枯燥,否则很难治好,即使治好一段时间,也很容易复发。环境改善了,甚至可以治好。冻疮的治疗可以参考以下方法。
1.注意温热枯燥的部分,冰冻的部分不宜立即用热水烘烤浸泡,这样可以一起加强运动和营养,增强体质,促进血液循环,治疗贫血等消耗性疾病。
2.如果皮损未破,外用10%樟脑、10%樟脑软膏、冻疮膏或蜂蜜猪油软膏(70%蜂蜜、30%猪油)。温水浸泡后,涂抹药物并反复揉搓。效果更好。溃烂者,先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,再涂上5%硼酸,或10%鱼脂软膏,或0.5%新霉素软膏,或20%紫草软膏,后用无菌纱布包裹。有的还可以选择物理治疗,如光疗(红外线、远红外线、紫外线、激光等)。),电疗、温疗、水疗、声疗、磁疗、理疗(按摩、推拿)等。,这应该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。在家里,患者也可以尝试用100瓦灯泡代替红外线仪进行照射治疗,并经常按摩促进血液循环。
3.系统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可口服一些血管扩张药,如硝苯地平、地尔硫卓等。系统有一些禁忌症,比如低血压、冠心病。也可以口服温经通络的中药。
冻疮的预后一般较好,但如果不注意保暖和防寒,每年在同样寒冷的环境中很容易复发。
预防冻伤,要做到“三防”,即防寒、防潮、防静电。
1.在野外或室外穿暖和的衣服,戴手套,房间冷时安装取暖设施。夜间需要长时间坐着的操作人员,要多注意防寒保暖,冬季使用温水,戴软皮手套。一般来说,棉手套比五指分开的手套更保暖。工作时可戴工作手套,防止冻伤;涂抹少量凡士林可以减少皮肤散热,起到保暖作用。鞋子、袜子和内衣的尺寸和松紧度要合适,不能太紧或太小。
2.防潮经常坚持枯燥的衣服、鞋袜,受潮后要及时更换。手脚出汗的人冬天总是很冷,外周循环不好,要多注意及时调整和更换。在冷水中工作后,应及时擦干双手,保持皮肤干燥。
3.防止四肢长时间站立不动,久坐久站后适当运动,促进血液循环,减少冻伤。